训令通常是部队里以政治部名义下达的须执行的命令,针对的是非常重要的事。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,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就曾签发过一道《树叶训令》,内容是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。这道训令签发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?
1942年春,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毁灭性的大扫荡,实行残酷的“三光”政策。雪上加霜的是,边区又发生大旱,青黄不接,群众和部队都发生了粮荒。整个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赤地千里,根据地军民基本的生产、生活都面临极大的困难,而树叶成为了当时主要的口粮。
然而,“一棵大树上的树叶仅够一个排39人吃上一天”。仅在河北唐县和家庄村,就有老百姓900多人,部队200多人,树叶哪里够吃?为不影响军民关系,聂荣臻颁布了一道特殊训令:命令全区所有部队,将村庄周围15里以内的树叶,全部让给老百姓,部队到远离村庄处采摘树叶充饥。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:“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、榆树叶,要把它留给群众吃。全边区部队严格执行这个训令,宁可饿着肚子,也不与民争食。”
《树叶训令》以布告的形式贴到了村庄周围,老百姓深受感动,一些群众甚至找到军区和边区政府,去见聂荣臻,恳请他收回训令。老乡们拉着聂荣臻的手说:“聂司令,你也太难为战士们了。鬼子打死咱八路军战士,用刺刀挑开肚子,肠子里都是糠糠菜菜,挎包里只有几把枣儿呀……现在闹饥荒,八路军饿着肚子,连把树叶都不能捋,怎么能行呢?”聂荣臻回答说: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这是八路军的纪律。请乡亲们放心,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。”后来,《树叶训令》不仅没有被收回,还被传达到了晋察冀军区的其他部队贯彻落实。
为了共渡难关,晋察冀军区的机关、部队在严格执行训令的同时,制定了节约粮食计划,所有脱产人员除伤病员外每人每天要节约一至二两粮食。仅1942年,各部队就节约出14万斤粮食,这批节省下来的粮食用于救济受灾的老百姓。机关和部队还迅速动员起来,投入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,军民团结一心,终于渡过了这段困难的时期。
后来聂荣臻曾在回忆录里对此记述道:“1942年春天,青黄不接,群众和部队都发生了粮荒,入春后,老百姓就把树叶当成了主要粮食。我们部队有的伙食单位,请示能不能采集树叶,我曾要求军区政治部为此发了训令,部队所有伙食单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、榆树叶,要把它留给群众吃。宁可饿着肚子,也不与民争食”。据八路军老战士赵福晨回忆,1942年他在唐县和家庄村参军,那时八路军一天只吃两顿饭,每顿饭是三个二、三两重的树叶饼,吃不饱就多喝点野菜汤。另据八路军老战士田顺心回忆,当年部队每天不仅要跑十几里的山路去摘树叶,而且山上的野果还不能摘,也留给老百姓。
▍本文内容、图片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。